胰腺癌不仅容易被忽略,还容易与这3种病混淆!
胰腺,像一条鱼躺在人体左上腹的最深面,前面是胃后面是错综复杂的血管和神经组织。在人体的内脏器官中,胰腺是容易被忽视的器官,胰腺癌的早期也被称为“无症状期”。没错,几乎没有症状。当患者出现消化不良、腹痛、黄疸等症状时,往往为时已晚。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:一是胰腺隐藏较深,早期病变不易发现;第二,胰腺会被伪装,容易与三种疾病混淆。
内容要点:
1. 胰腺炎与胰腺癌
2. 糖尿病与胰腺癌
3. 胃病与胰腺癌
4. 胰腺癌患者身体消瘦如何进补?
本文字数:1188字 阅读时间:3分钟

1
胰腺炎与胰腺癌
从症状上来说,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,黄疸,消瘦,脂肪泻,糖尿病,而胰腺癌通常表现为无痛性黄疸,渐进性加深,可以出现陶土样大便。

2
糖尿病与胰腺癌
有统计数据表明,约85%的胰腺癌在诊断前三年出现血糖异常,约有四成患者在三年内被诊断为糖尿病。但这种糖尿病多属于2型糖尿病。其实早就有很多研究团队证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,但到底是胰岛素导致的糖尿病,还是糖尿病诱发的胰岛素,目前尚无定论。

3
胃病与胰腺癌
胰腺癌和胃病是两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,约6成的胰腺癌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,因为胰腺癌早期出现的恶心,呕吐等症状和胃病很像。胰腺癌早期,一般肿瘤直径在2厘米以内,没有特异性症状,极少数人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,比如不明原因的消瘦,但大多数人不会引起重视,误以为没休息好。

4
胰腺癌患者身体消瘦如何进补?
胰腺癌患者体型消瘦是正常的现象,一方面是由于癌细胞在生存的过程中会消耗人体内过多的能量,致使人体消瘦。而胰腺癌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,其症状表现是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体重下降。另外,患者的胰腺功能异常以及患病期间经常性食欲不振,这些也是患者日渐消瘦的常见诱因。
有效的营养支持,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,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。临床上营养支持包括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,其中肠内营养是最佳的方式。具体选用原则应根据病情、肠外营养支持的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,肠内、肠外两种营养途径不是对立的,而是互补的。

肠内营养应遵守由少到多到快、由稀到浓的循序渐进原则。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;促过进胃肠道功能恢复,保护肠道黏膜屏障,防止细菌移位;促进胃肠道激素分泌,避免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;降低医疗费用。
有研究指出,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达到70%,普通人则是25%,便秘人群减少到15%,而肿瘤和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的比例只有10%。同时研究发现,只有当人体中脆弱拟杆菌BF839占比超过32%,才能保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。

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疾病的微生态疗法,通过补充脆弱拟杆菌BF839,不仅能够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,补充肿瘤患者康复期所需的肠内营养,并且能够提供各种酶和生化代谢通路,还能激活人体的肝脏酶系统,并促进肠道免疫系统发育、诱导T细胞分化,调节人体免疫功能。
